对猕猴的观察为母亲如何对新生儿形成依恋提供了新的见解

对猕猴的观察为母亲如何对新生儿形成依恋提供了新的见解
猴Sv在第一次分娩(上)和第二次分娩(下)后领养了柔软的玩具。最上面一排显示的是她在产后3周仍然带着一个玩具。最左边的图显示的是一个没有被选中的红kong,最右边的图显示的是她把玩具放在屁股上,这是典型的母亲行为,但是,和活的婴儿一样,当有人靠近时,母亲通常会迅速把婴儿抱回胸前,所以很难拍到这张照片。下面一排显示的是同一只猴子在第二次分娩3周后;在出生后的第二天早上,她选择了这个红色的玩具,而不是棕色的。信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22)。DOI: 10.1073 / pnas.2212224119

神经生物学家Margaret Livingstone从未想过要发表一篇关于猴子的母性依恋和联系的研究。然而,在她研究幼年猕猴视觉物体识别如何发展的过程中,她对它们的母亲进行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观察,她知道她必须分享这些观察。

在一篇新论文中,利文斯通描述了对5只猕猴母亲10年来的8次观察。这项研究发表在9月19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显示,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和毛绒玩具之间的关系,就像猕猴妈妈和自己真正的婴儿之间的关系一样。观察结果表明,猴子妈妈对幼崽的依恋是基于柔软质地的触感,而不是其他线索,包括视觉和声音。

这项研究建立在20世纪中期关于婴儿如何与母亲建立联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基础上。然而,这篇新论文关注的是母子关系的母性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人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也很少。总的来说,这些发现提供了关于触摸在猕猴母子关系中所起作用的新见解,也可能在人类中。

利文斯通是哈佛医学院布拉瓦尼克研究所的神经生物学武田教授,她在接受《哈佛医学新闻》采访时谈到了我们对依恋的理解历史,她的观察揭示了母亲关系的什么,以及为什么研究猴子对于了解复杂的人类认知是必不可少的。

HMNews:你是如何开始研究猕猴的母性依恋和亲密关系的?

其实我不研究动物行为。我的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视觉,特别是大脑的颞下皮层,这是一个对物体识别很重要的区域。视觉系统是由一系列的层次构成的,这些层次造就了我们非常复杂的物体识别能力。在视觉层次的最高层次有专门的域,编码重要的对象,如脸和身体。

猴子和人类的大脑都有这个特征,所以我们开始研究猕猴,以此来阐明人类的物体识别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的猴子是群居的,有时会怀孕。在过去的10年里,我做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偶然观察,关于猴子妈妈是如何与它们的婴儿形成依恋的。这篇论文就是这些观察的结果。

HMNews:在论文中,你讨论了我们对依恋的理解是如何演变的。你能详述一下吗?

在20世纪上半叶,在养育孩子方面,行为主义被广泛采用,这一观点认为,儿童应该在一个清洁、无菌的环境中培养,使用条件调节和训练的科学原则。结果,父母们被告知,对孩子过多的爱和身体接触是不好的,婴儿学会爱他们的母亲只是因为他们提供奶。事实上,发明了行为主义这个术语的行为学家约翰·沃森(John Watson)写了一本育儿书,概述了“过多母爱的危险”。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教导父母要客观和坚定,永远不要拥抱和亲吻孩子。这是严重的。

这种观念影响了这一时期对待儿童的方式。孤儿院通常将儿童隔离,尤其是那些发育不良的儿童,以防止细菌的传播。在医院里,父母不能探望或者是生病的孩子,因为害怕传染。行为学家B.F.斯金纳在小隔间里养大了自己的女儿。就连我的祖父在20世纪50年代也认为,当我想被抱的时候,我的母亲不应该抱我。然而,在20世纪中期,开始有研究记录在隔离环境下抚养的儿童的心理问题。当时,行为主义者认为,这些问题是由于基因或社会经济地位,而不是缺乏养育。

HMNews:现在大多数人似乎都不是这样对待孩子的。为什么行为主义失宠了?

这种想法开始改变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孤立对儿童的影响。第二个是心理学家哈里·哈洛(Harry Harlow)对小猕猴的研究。他一开始试图弄清楚如何将新生猕猴与它们的母亲分开抚养,以减轻他的猴群的疾病负担。他发现,幼小的猴子对柔软的毛巾有强烈的依恋,当毛巾被拿走时,它们会感到不安。用软毛巾养大的小猴子比由自己的母亲养大的小猴子更大、更健康。

哈洛和他的同事随后做了一系列实验,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他们发现,婴儿猴子普遍更喜欢柔软的替代品而不是坚硬的替代品,即使坚硬的替代品有脸或提供牛奶或热量。幼猴对柔软的替身的依恋就像其他幼猴对它们真正的母亲的依恋一样。那些没有软性替身的孩子无法茁壮成长,并出现了行为问题。哈洛的研究表明,幼猴的依恋大多是触觉上的,与柔软物体的联系发生得相对较快。

哈洛的工作和对被隔离抚养的儿童的研究让人们意识到身体接触在养育儿童中的重要性,而隔离对年幼的儿童来说是可怕的。到了1950年,这种新方法开始流行起来。哈洛对小猕猴的研究对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关于依恋的母性方面的研究很少,这正是我的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对猕猴的观察为母亲如何对新生儿形成依恋提供了新的见解
恒河猴典型的母性行为。女性抱着(左),喂奶(中),保护她的婴儿免受作者靠近她围栏时的威胁(右)。在我们的猴群中,大多数猴子对熟悉的人类的反应是,表示想要抓挠或希望得到款待;带着婴儿的母亲有额外的防御能力,最初会表现出几秒钟的攻击性,然后冷静下来接受治疗。信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22)。DOI: 10.1073 / pnas.2212224119

HMNews:你对猕猴母亲的依恋和联系有何观察?

我喜欢这篇论文,因为我没有预料到它的结果——它们完全是一个惊喜。我第一次观察是在2013年,不幸的是,我们的猕猴金星生下了一个死胎婴儿。我打电话给兽医,他们告诉我为了母亲的健康,我必须把死去的婴儿移走。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她变得很痛苦,所以我想,如果我给她一个我在办公室里为婴儿准备的填充玩具,也许可以让她平静下来。我给了她一个毛绒老鼠,她立刻从我手里抢过来,冷静下来。第二天我去了,她仍然很平静,手里拿着填充玩具。它是令人惊异的。

在那之后,每次我们都要从母亲身边带走一个婴儿来做研究我们给这位母亲一个填充玩具。多年来,我们这样做了很多次,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一个痛苦的母亲。我们注意到,大约一半的母亲收养了填充玩具动物,而另一半似乎并不在意。

在我们在论文中所做的观察中,有三位母亲在多年的不同时间里生了五个孩子,她们拿起一个填充玩具,带着它走了几周到几个月。一旦他们确定毛绒玩具是他们的依恋目标,他们大多把它抱在胸前,偶尔看看它或梳理它。

其中一位母亲在同时提供的粉色硬娃娃中选择了毛绒玩具,另一位母亲则在硬金刚玩具中选择了毛绒玩具。另外两只母熊没有表现出婴儿不在的痛苦,它们也没有拿起毛绒玩具。在一个令人惊讶的案例中,一位母亲从孩子出生的早晨就一直拿着一个填充玩具,即使我们在当天晚些时候试图把她自己的婴儿还给她,她还是选择继续随身携带这个玩具。她更喜欢毛绒玩具。正是这种观察促使我写了这篇论文。

为什么这些观察结果如此令人惊讶?关于母性依恋,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

和人类一样,猴子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复杂的视觉系统,有专门的区域选择脸和身体。事实上,猕猴大脑的三分之一是视觉系统。我们从早期的研究中知道,猴子在发育早期必须接触人脸,才能形成面部识别领域。然而,这个过程已经在成年猴子身上发生了。猴子可以互相识别;他们知道自己喜欢哪些人,不喜欢哪些人。它们甚至可以区分不同的人。成年猴子能清楚地识别人脸,它们通过脸向彼此传递许多重要信息。

因此,我们认为妈妈们对猴子宝宝的样子应该有一个模板。但事实证明,他们没有。猴子似乎并不使用视觉来识别自己的宝宝,而是最初通过触摸与新生儿建立联系。类似于鸟类幼鸟的印记,雌性猴子似乎会与它们生完孩子后遇到的第一个柔软的东西产生联系,并将其视为自己的孩子。最终,母亲们无疑会发展出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多感官的模板来识别她们的婴儿,但形成这种联系的最初触发器似乎是触觉。

回想起来,这是有道理的。母性联系的进化比颞叶皮层的高级视觉区域要早得多,所以哺乳动物一定是进化出了一种不依赖于大脑视觉区域的方式来与它们的婴儿建立联系。他们有这种基于触摸的简单的联系触发器,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近距离接触下工作得很好。此外,即使猴子的身体形态——包括它们的脸和身体的外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这种非常低级的模板也可以继续用于母系关系。我们的发现也与哈洛的结论一致,即幼猴通过触摸形成对柔软物体的依恋。

HMNews:这些发现有什么更广泛的意义?它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吗?

由于猴子和人类大脑的相似之处,如果触摸和柔软的质地在人类母亲和婴儿的联系中,甚至在其他类型的人类依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不会感到惊讶。我不认为我们对这些潜意识中的低级输入给予了足够的信任,我想知道触摸对人类的治疗作用。我们认为自己太过花哨和复杂,触摸之类的东西并不重要,但我打赌它确实重要。触摸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尤其是在像生孩子这样激素分泌充足的情况下。例如,我读到过,有时流产的妇女会得到栩栩如生的婴儿玩偶的安慰。我想知道填充玩具或宠物是否也有治疗作用。也许会有基于触摸和柔软质感的潜在疗法,适用于失去孩子的女性,甚至适用于抑郁症患者。也许宠物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对触摸的依恋驱动。

为什么要用猴子做研究?

首先,和猕猴一起工作是一种荣幸。我们非常用心地善待他们,在舒适、丰富的环境中养育他们。例如,我们给婴儿们爱因斯坦宝宝玩具和填充玩具,让他们玩和抱着,作为一个早起的人,我是一个在清晨用奶瓶喂孩子的人。事实上,金星是我手机上的背景图片。

我们研究猕猴是因为它们和我们一样。它们的大脑和我们的非常相似。我们无法从大鼠或小鼠身上了解高级视觉处理或认知,因为这种处理不会发生在啮齿动物的大脑中。我们必须研究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以便理解复杂的认知,以及我们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发展成现在的样子的。

我们对小猴子的研究为人类大脑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我们已经了解到,如果一只猴子在它生命的第一年,相当于一个孩子生命的前四到五年,不能看到脸,那么它将永远不会有正常的面部和社会识别能力。理解各种经历对正常发展的重要性是关键。这让我们深入了解在婴儿期和儿童期的不同阶段,大脑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各种经历。它还告诉我们什么不正常的早期经历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视觉、社交或认知缺陷。

我的实验室以前由David Hubel和Torsten Wiesel管理,他们也研究猴子。他们发现的一件事是,如果猴子的一只眼睛的视力受到阻碍,例如,白内障,即使在发育早期的几个月,这只眼睛也会失去与大脑的连接,导致永久性失明。然而,成年人的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连接已经固化,不再具有延展性。成年人患白内障的时间可能长达数年,只要治疗,他们就能恢复视力。他们研究的直接结果是,医生们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就开始对患有白内障或眼睛错位的儿童进行手术,而不是等待几年。早期手术极大地改善了儿童的预后。

同样地,我认为物体识别,甚至更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可能有早期的可塑性关键时期:机会之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关闭。我们需要研究猴子,以了解这些过程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当一个孩子经历了不正常的早期经历或没有按照预期发展时,我们如何进行干预。

让我们回到哈洛,他对猴子的研究表明,触摸和依恋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这些发现导致对待儿童的方式发生了广泛的变化。虽然直接应用可能不一定从一开始就很清楚,但我们做了研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加深我们对人类大脑和行为的理解,这样我们就能最终以某种方式造福人类社会。


进一步探索

科学家说,安抚哭闹的婴儿的最好方法是抱着他们走5分钟

更多信息:玛格丽特·s·利文斯通《母爱的触发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22)。DOI: 10.1073 / pnas.2212224119
所提供的哈佛医学院
引用:对猕猴的观察为母亲如何形成对新生儿的依恋提供了新的见解(2022年,9月19日),检索自2022年9月19日//www.puressens.com/news/2022-09-macaques-insights-mothers-newborns.html
本文件受版权保护。除用于个人学习或研究的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任何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33股票

反馈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