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基因组的差异是个体易患几种疾病的基础

免疫细胞基因组的差异是个体易患几种疾病的基础
中性粒细胞聚集到皮肤损伤部位。来源:A*STAR新加坡免疫网络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基因组变异和疾病易感性之间的联系。一个由A* star领导的团队在一种被称为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中发现了与自身免疫、炎症和皮肤疾病相关的某些基因组变异。这些发现揭示了个体对几种疾病的易感性,包括自身免疫和炎症疾病1。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是抵御病原体的第一批反应者之一——在感染后一小时内就能到达感染部位并产生炎症介质。然而,它们如何调节基因表达仍不清楚。A*STAR新加坡免疫网络的Olaf Rötzschke及其同事分析了114名华裔健康个体的中性粒细胞,并绘制了分散在中性粒细胞基因组中的21,210个可变基因组位点,即“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qtl)。这些eqtl包含不同个体的DNA序列,并影响832个邻近基因的表达水平。“大量的基因是由被称为eqtl的DNA区域调控的,这些区域位于基因本身的编码区之外。eqtl的可变性使我们能够理解健康和健康的生物学,”Rötzschke网站指出。

eqtl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疾病,有趣的是,还有皮肤病理。“控制与某些皮肤病相关基因的大量eqtl是相当出乎意料的。例如,这表明,中性粒细胞也促进了牛皮癣的特征——表皮过度增生,”该研究的第一作者Anand Kumar Andiappan指出。

一项更广泛的关联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的eqtl还影响涉及89种其他性状和疾病的基因。特别是,一些eqtl可以改变的表达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比如克罗恩病,多发性硬化症和等等。事实上,在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相同的病原体防御机制可以导致自身免疫反应。

此外,eqtl对疾病的易感性有很强的影响。例如,与IL18RAP基因相关的eQTL的一种变体与麻风病的发病率有关,而另一种变体与炎症性肠病的风险有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性粒细胞一直被认为是免疫系统的旁观者,现在我们知道这远非事实。从中性粒细胞收集的eqtl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这些细胞作用的信息,并表明“失调在疾病中扮演的角色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多,”Rötzschke总结道。

更多信息:Anand Kumar Andiappan等人。人类中性粒细胞基因表达基因调控的全基因组分析自然通讯(2015)。DOI: 10.1038 / ncomms8971
期刊信息: 自然通讯

引用:免疫细胞基因组差异是个体对几种疾病易感性的基础(2016年4月20日),检索自2022年12月9日//www.puressens.com/news/2016-04-immune-cell-genome-differences-underlie.html
这份文件受版权保护。除为私人学习或研究目的而进行的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任何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进一步探索

研究揭示氧化线粒体DNA在狼疮中的作用

23股票

对编辑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