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疗法减少了大鼠的可卡因使用量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在接受自我服用可卡因训练的大鼠中,提高多巴胺(一种与快乐相关的化学物质)的大脑受体水平,可以减少75%的可卡因使用量。该团队早期的研究对酒精摄入量也有类似的发现。根据作者的说法,提高这些化学物质——多巴胺D2受体水平的治疗可能对治疗成瘾有用。这项研究将于4月16日在线发表,并将刊登在2008年7月的《美国医学杂志》上突触。

“通过增加多巴胺D2受体水平,我们看到这些大鼠对可卡因的兴趣急剧下降,”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和国家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神经成像实验室的神经科学家Panayotis (Peter) Thanos说。“这为低水平的多巴胺D2受体不仅在酒精中毒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可卡因滥用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也为成瘾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方向。”

D2受体在大脑中接收由多巴胺触发的信号,多巴胺是一种体验快乐和奖励感所需的神经递质。如果没有多巴胺受体,这些信号就会被“阻塞”,愉悦反应就会减弱。布鲁克海文实验室之前的研究表明,长期滥用酒精和其他成瘾药物会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产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药物会耗尽大脑的D2受体,并重新连接大脑,这样刺激这些通路的正常愉快活动就不再起作用了——让成瘾药物成为实现这种刺激的唯一途径。

目前的研究表明,如果D2水平提高,可卡因依赖者对可卡因的需求可能会减少。灭霸的实验室此前曾证明,在注射了多巴胺D2受体的酒精偏好大鼠中,酒精使用量显著减少。灭霸假设其他成瘾药物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研究人员通过向实验大鼠的大脑注射一种病毒来验证这一假设,这种病毒已经被处理成无害的,并被改造成携带D2受体基因的病毒,这些实验大鼠被训练为自我服用可卡因——与早期酒精研究中使用的技术相同。病毒充当了一种机制,将基因传递到大脑的快乐中枢伏隔核,使大脑区域的细胞自己制造受体蛋白。

科学家们在老鼠服用可卡因两周后,研究了注射的基因是如何影响它们使用可卡因的行为的。在接受D2受体治疗后,大鼠的自我给药能力下降了75%。这种效果持续了6天,然后他们的可卡因自我管理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灭霸说:“这为多巴胺D2受体在成瘾中的复杂作用之谜增添了另一块拼图。”

来源: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进一步探索

食用草莓提取物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相关β -淀粉样蛋白产生方面的益处

引用基因疗法减少大鼠可卡因的使用(2008年4月16日),检索自2022年5月29日//www.puressens.com/news/2008-04-gene-therapy-cocaine-rats.html
这份文件受版权保护。除为私人学习或研究目的而进行的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任何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股票

对编辑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