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eb病毒的新线索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影响全球超过90%的人口,是第一种被发现与癌症相关的人类病毒。现在,来自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的研究人员发现了EBV的第二种b细胞附着受体,从而拓宽了对这种广泛感染的理解。

新发现,目前出现在网上细胞的报道,加强目前开发eb病毒疫苗所采取的方向,并就该病毒与疟疾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关系提出重要的新问题。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Joyce Fingeroth医学博士解释说:“我们发现,CD35是EBV的一个附着受体,这有助于解释以前几个未解决的观察结果。”Joyce Fingeroth医学博士是BIDMC传染病部门的成员,也是哈佛医学院的医学副教授。

EBV最早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是人类疱疹病毒家族的八种病毒之一。每10个人中就有9个人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感染这种病毒。儿童早期的感染通常不会引起疾病症状,但在青少年或青少年时期感染的人可能发展。EBV还与几种癌症有关,包括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与某些自身免疫疾病有关。

“EBV是第一个后来发现是一种肿瘤病毒,”芬格罗斯解释说。“事实上,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人患何杰金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四倍。”在初次感染后,爱波斯坦巴尔病毒会在人体内存留终生。

为了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必须先附着在宿主细胞上。对于疱疹病毒,病毒包膜上的受体与细胞膜上的互补受体连接。以EBV为例,病毒通过附着在原代B细胞上进入免疫系统。

大约30年前,Fingeroth和她的同事们发现这种依附通过CD21蛋白发生,而CD21蛋白是迄今为止已知的EBV的唯一B细胞依附受体。最近的研究发现来自缺乏CD21的病人的细胞可以被EBV感染和永久保存,这表明一定存在另一种依附受体。这第二种受体cd35的识别,由第一作者、BIDMC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Javier Ogembo博士领导的Fingeroth团队,不仅强调了关于原发性感染的重要发现,也强调了EBVgp350/220的重要性。(一种病毒蛋白,已被发现可与两种附着受体结合),用于开发针对eb病毒的疫苗。

“EBV糖蛋白gp350/220是该病毒最丰富的表面糖蛋白,”Fingeroth指出,并补充说,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融合装置对两种受体都是一样的。“一种EBV疫苗可能能够预防感染,或者,或者,极大地降低一个人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EBV相关癌症的风险,而不一定预防EBV感染本身。”

有趣的是,她补充说,虽然现在已经确定人类缺乏CD21受体,但还没有人缺乏CD35。

芬格罗斯说:“CD35是进化的后来者,目前的形式只存在于人类体内。”“我们知道它经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最近被确定为疟疾受体。因此,我们的新发现可能为探索EBV、疟疾和癌症。”


进一步探索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概述了研制eb病毒疫苗的步骤

期刊信息: 细胞的报道

引用:研究揭示了eb病毒的新线索(2013年2月21日),于2021年4月29日从//www.puressens.com/news/2013-02-reveals-clues-epstein-barr-virus.html检索
此文件受版权保护。除作私人学习或研究之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任何部分不得转载。本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股票

反馈给编辑

用户评论